top of page
64art-reproduction0687 (1).jpg

      《牢笼中的刘晓波》(“Liu Xiaobo in the cage”),浮雕,创作于2017年。作品中,刘晓波头像位于雕塑中央位置,头像左侧为诺贝尔奖章,右侧为一把空椅子,真实在现了2010 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现场。委员会以空椅子代表身陷囹圄不能出席颁奖的刘晓波。雕塑的最外处是12 根铁栏杆,周边由一圈铁丝网环绕。陈维明用自己的艺术表现出刘晓波“这一中国民主自由的象征”。

      刘晓波(1955.12.28-2017.7.13),中国吉林省长春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文学评论家、人权运动家,《零八宪章》主要起草人之一,2010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文艺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独立中文笔会第二届及第三届会长、《民主中国》网刊主编,因参与六四事件,后被捕入狱。其毕生致力于宣传政治改革及参与旨在终结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的运动而多次被拘捕判刑。

      2008 年,刘晓波发起参与起草《零八宪章》,并与300 多名中国各界人士一同签署。该宪章于同年12 月10 日世界人权日,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60 周年时发表。《零八宪章》以捷克斯洛伐克《七七宪章》的风格写成,主要是呼吁言论自由、人权和自由选举。

      2009 年6 月23 日,刘晓波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2010 年,刘晓波获得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继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继纳粹德国的卡尔•冯•奥西茨基(1935 年)之后,第二位在服刑期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刘晓波也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从获奖至辞世未能恢复完全人身自由的诺贝尔奖得主。2017 年6 月,刘晓波因确诊肝癌晚期获准在与外界隔离状态下保外就医,7 月13 日经抢救无效病逝,终年61 岁。其遗体于7 月15 日火化,骨灰在当天中午被安排撒入大海。

      主要著作有:《审美与人的自由》、《选择的批判——与思想领袖李泽厚对话》、《形而上学的迷雾》、《思想之谜与人类之梦》、《中国当代政治与中国知识份子》、《现代中国知识人批判》、《刘晓波刘霞诗选》、《向良心说谎的民族》、《未来的自由中国在民间》、《单刃毒箭——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批判》、《大国沉沦——写给中国的备忘录》、《从天安门事件到零八宪章》等。

      获得奖项和荣誉有:1990 年与1996 年两次获得美国人权观察“海尔曼人权奖”。2003 年,美国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杰出民主人士奖”。2004年12 月21 日,无国界记者和法兰西基金会颁发的2004 年度“捍卫言论自由奖”。2004 年,第九届香港“人权新闻奖优异奖”。2005 年,第十届香港人权新闻奖大奖。2006 年,第十一届香港人权新闻奖优异奖。2007 年8 月,亚太人权基金会“良知勇气奖”。2009 年3 月,捷克“在困境中的人”(People inNeed)救援组织“人与人”(Homo Homini)人权奖。2009 年4 月,美国笔会“巴巴拉•戈德史密斯自由写作奖”。2010 年10 月4 日,人权观察“艾莉森•黛丝•弗基斯非凡运动奖”。2010 年10 月7 日,德国笔会赫尔曼•凯斯滕奖。2010 年10 月8 日,诺贝尔和平奖。2014 年5 月,与许志永并列荣获美国非政府组织“国家民主基金会”颁发的“2014 年度民主奖”。

      作品中的刘晓波虽被囚禁牢笼中,但从他的眼神中可见“自由之光在闪烁”,而他的微笑则象征中国民主自由终有一天会到来。陈维明说制作雕像的想法由异议作家胡平提议,是在刘晓波逝世前两星期开始动工,历时四到五个月完成。刘晓波死后骨灰被安排撒入大海,“不能在中国大地上进行安葬”,陈维明希望此作品能让刘晓波在自由雕塑公园有一席之地,他的思想和精神将在公园发扬,“刘晓波虽然去世,但是他还是活在我们心中”。

页面背景.jpg
bottom of page